“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百年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中锻造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着我国工人阶级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也必将激励我国工人阶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一往无前、勇毅前行,开创美好未来。
一、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是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丰富内涵的首次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全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促使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深刻揭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同时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伟大民族,历来将勤勉劳作视为社稷之基和生活之本, 倡导“勤则不匮”“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也是推崇工匠的民族,木匠鼻祖鲁班、纺织家黄道婆、设计和建造赵州桥的工匠李春名垂千古。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涵养,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传承老一辈劳模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优良传统,又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鲜养分,催生出求新、求变的精神品格,呈现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新方向,激发出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激励广大劳动者立足岗位追求卓越、建功立业。
二、充分认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大意义
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工会的组织动员下,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感召下,我国工人阶级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党和国家的事业,靠劳动创造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发起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毛泽东主席将写有“春耕模范”的奖旗和印有“劳动模范妇女”的竹笠赠给先进人物,通过表彰典型推动生产、发展经济。20世纪40年代,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涌现出“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支前模范”马毛姐、“妇女活动带头人”郭凤英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一个个劳模先进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积极性,为支援前线斗争、夺取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先后召开16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累计表彰全国劳模33000多人次,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5000多人次。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马恒昌、“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工人发明家”倪志福,到“人民工匠”许振超、“工人专家”李斌、“蓝领玫瑰”韩利萍,一批又一批劳模工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共和国建设史上留下了闪亮的名字。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站在百年新起点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以劳动创造担当工人阶级使命任务,以过硬本领展现工人阶级时代风采,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谱写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三、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
新时代新征程,工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大力培育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工会组织的担当作为。
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战场培育劳模工匠。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赛育才、以赛建功,引领广大职工提升技能,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厚植一线劳模工匠成长成才的土壤。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示范带动各级工匠人才培养,打造更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典范,树立新时代劳动榜样。
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解决技术难题、传授技术技能、传承精神力量。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组织劳模工匠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办好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为大国工匠展示创新成果和卓越技能搭建平台。在“职工之家”APP打造劳模工匠专区,鼓励劳模工匠发布技能培训课程和创新成果,带动广大职工学习技能、创新创造。
营造关心关爱劳模工匠的浓厚氛围。认真落实劳模工匠待遇政策,在参加重要活动、学历提升、走访慰问、体检就医、疗休养和困难帮扶等方面做好服务。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推动各地建设劳模工匠馆、设立工匠日,出版中国劳模史,支持创作更多工字题材精品力作,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让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锦州市职工服务中心(锦州市工人文化宫)版权所有
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辽ICP备09011782号-1 辽公网安备 21070302000136号